导语:今年语文高考,是否正在透露一个消息?教育重心正在转移?

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,毕竟作为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道门槛,必定会引起重视,而且大家为了能让孩子在这次高考过程中脱颖而出,各种补习班,各种辅导课程都层出不穷,可谓是下足了功夫,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,现在的高考似乎和以前的不一样了。

高考的变化

就拿语文来举例,在古诗文默写题中,有这样一个题:

“项羽破秦入关,三分关中之地,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、司马欣为塞王、董翳为翟王,合称“三秦”。从此“三秦”作为一个地理名词,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,如?

古诗文默写,本身就难,学生们也是花费了很多精力在这上面,但是一般情况下,这些名句都有着固定的答案,可是这道半开放的题型,答案并不是唯一,一时间让学生有些难以下笔。

这道题难吗?在我们看来并不难,但对于学生来讲,就不好说了。我们用王勃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来举例子,在这首诗中“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”说的就是三秦大地,放在这个题中完全可以,然而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更关注的是“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”和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,这是本诗的精华所在,是全诗情感爆发的重点。

同时我们再来看看,语文的重点“作文”,今年的作文估计会让很多学生头大,不过也有人表示,不应该如此,因为在高考前夕,已经有人将题压中了,就好比撒贝宁的“神预言”,他表示《觉醒年代》中的史料,高考一定会有相关的题目。

高考的题目确实和现实有较多的联系,但是今年的联系是否有些太紧密了,和往年有很大的区别,更加看重学生对这个社会自身的看法,这背后又有什么深意呢?

近些年来,呼吁教育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大,而国家也在积极地进行调整,而这次高考可能就是开始。

今年的高考作文非常有特点,不光是在让学生展露自己的文学素养,更是培养学生的大格局。

这次高考语文,是想看看学生对现在的时代热点有什么看法,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,而且他们需要站在一个大格局中去思考,去对比不同的人生,对自己的青春定义。

更贴近生活,更关注学生本身的思想,而且出的题目更加全面,而不是固定的老套路,挑选所谓的重点针对性训练,这不是正式一种改变吗?

【结语】

在高考前夕,教育局曾颁布让学生“减负”,这样的目的并不是放任孩子,而是想让孩子去接触更多自己喜欢和有意思的事情,在家长的引导下全面发展,不会要让孩子思维固化,培养孩子的创造和创新能力,这不正是现代社会需要的吗?

我们时常感叹,教育领域是“内卷”最厉害的一个领域,很多人将矛头对准了高考,现在的高考作出的这些改变,是否就正在回应的这个问题?而这是否在证明教育正在转移重点试图来解决“内卷”的情况呢?